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日前透露,中央有關部門已準備在2012年啟動全國地方稅務系統(tǒng)個人信息聯(lián)網(wǎng)工作,為按家庭征收個人所得稅做好技術準備。
這一動向會不會又一次干打雷不下雨?過往經(jīng)驗起碼讓人不太放心。畢竟起至“九五”期間,“建立健全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已被確立為個稅改革基本方向,并且在此之后十數(shù)年內(nèi),每逢“兩會”都有代表委員為之呼吁,國稅總局也曾在2009年時專門發(fā)文,要求實施與之相關的全國地稅系統(tǒng)個稅信息數(shù)據(jù)庫聯(lián)網(wǎng)?而結果呢?至今仍在“準備”中。
個稅按戶征收無疑更合公平取向,蹉跎至今唯一能夠擺得上臺面的理由,無非就是“技術性障礙”,而對于這種看似振振有詞實則強詞奪理的說法,僅憑常識就能一眼望穿個中荒悖。譬如說:美國一百年前即已實行以家庭戶為單位的個稅制度,因此實難想象,坐擁21世紀先進技術的當代中國又能有什么無法克服的“技術性障礙”?
某些流傳甚廣的觀點認為,個稅按戶征收真正的障礙,在于既得利益集團為了隱匿真實財產(chǎn)狀況而進行阻撓。對此我們的看法是,此說雖不至于全無道理,但多半屬于杯弓蛇影般過度聯(lián)想。原因很簡單:摸清家庭真實收入并非個稅按戶征收必要條件,這就好比時下采取的個稅按人征收模式,其實也遠未摸清個人真實收入狀況。作為過渡性安排,仍以工資監(jiān)管為重點的按戶征收,總比止于清談的“一步到位”強得多。
倘若僅對個稅稅制作增量改進,按戶征收雖然不以減稅為目的,但卻必然帶出減稅的效果,而這可能才是稅務機關遲遲不愿做“技術攻關”的原因所在。依據(jù)則是:無論從稅務機關賴以運轉的激勵機制,或是從其一路至今基本不變的行為特征來看,很容易檢視出加稅如順水推舟、減稅如逆水行舟。
這種傾向演繹出的事例俯拾皆是。譬如同屬近期稅改熱點議題的房產(chǎn)稅試點推廣,若論“技術性障礙”,其與個稅按戶征收相比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因為后者作為改革方向之一當無異議,而前者自其胎動以來,始終未曾很好地解答“土地國有”這一特殊國情引致的詰問,但即便如此,其自2010年初乍有風聞,一年之后就已空降上海、重慶,再一年之后已然著手全面推開。
兩項稅改同以全體國民為潛在課稅對象,而且均有國際慣例為參照,質的差別無非在于站在稅改主導者的角度,房產(chǎn)稅擴征有利于自身繼續(xù)擴展職能邊界,而個稅按戶征收,則只會降低自身征管工作“效率”,因此,兩廂對比很清楚地表明,包括個稅按戶征收在內(nèi)的結構性減稅真正的難點,絕非主觀臆斷的“技術性障礙”,而是現(xiàn)階段幾乎一切改革都必須直面的問題——如何在部門的、局部的、當期的利益,和國家的、全民的、長遠的利益間,作出合理的、必要的、堅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