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的稅收籌劃——個人所得稅的基本知識(1)

來源: 編輯: 2003/04/09 16:11:25 字體:
  個人所得稅是以個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為對象的一種稅,統(tǒng)一適用于中國公民和在我國取得收入的外籍人員。

  個人所得稅是世界各國普遍征收的一個稅種。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同企業(yè)所得稅相比,計算較為簡單,費用扣除額較寬,采用累進稅率與比例稅率并用,實行分類征收的辦法。

  個人所得稅的征稅范圍和納稅義務人

  稅法規(guī)定,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有兩種:在中國境內(nèi)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nèi)居住滿一年的個人(居民納稅義務人);在中國境內(nèi)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nèi)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非居民納稅義務人)。

  住所標準

  住所分為永久性住所和習慣性住所?!睹穹ㄍ▌t》上規(guī)定的住所,通常是指永久性的住所,具有法律意義。而經(jīng)常性居住地則屬于習慣性住所。它與永久性住所有時是一致的,有時又是不一致的。根據(jù)這種情況,我國稅法將在中國境內(nèi)有住所的個人界定為:“因戶籍、家庭、經(jīng)濟利益關系而在中國境內(nèi)習慣性居住的個人。”可見,我國目前采用的住所標準實際是習慣性住所標準。采用這一標準,就把中、外籍人員,以及把港、澳、臺同胞與在境內(nèi)居住的中國公民區(qū)別開來。

  所謂習慣性居住或住所,是在稅收上判斷居民和非居民的一個法律意義上的標準,不是指實際居住或在某一特定時期內(nèi)的居住地。例如,個人因學習、工作、探親、旅游等而在中國境外居住的,當其在境外居住的原因消除之后,則必須回到中國境內(nèi)居住。那么,即使該人并未居住在中國境內(nèi),仍應將其判定為在中國習慣性居住。所以,我國個人所得稅法中所說的“住所”,其概念與通常所說的住所是有區(qū)別的。

  居住時間標準

  居住時間是指個人在一國境內(nèi)實際居住的目數(shù)。在實際生活中,有時個人在一國境內(nèi)并無住所,又沒有經(jīng)常性居住地,但是卻在該國內(nèi)停留的時間較長,從該國取得了收入,應對其行使稅收管轄權,甚至視為該國的居民征稅。各國在對個人所得征稅的實踐中,逐漸形成以個人居住時間長短為衡量居民與非居民的居住時間標準。我國個人所得稅稅法也采用了這一標準。

  各國判斷居民身份的居住時間不盡一致。我國規(guī)定的時間是一個納稅年度內(nèi)在中國境內(nèi)住滿365日,即以居住滿一年為時間標準,達到這個標準的個人即為居民納稅人。

  在居住期間內(nèi)臨時離境的,即在一個納稅年度中一次離境不超過30日或者多次離境累計不超過90日的,不扣減日數(shù),連續(xù)計算。

  我國稅法規(guī)定的住所標準和居住時間標準,是判定居民身份的兩個并列性標準,個人只要符合或達到其中任何一個標準,就可以被認定為居民納稅人。

  如何計算個人所得稅

  所得來源的確定

  如前所述,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對我國政府承擔著不同的納稅義務。一般說來,居民納稅人應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nèi)、境外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非居民納稅人僅就源于中國境內(nèi)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那么,何為來源于中國境內(nèi)的所得?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對此作了規(guī)定。

  下列所得,不論支付地點是否在中國境內(nèi),均為來源于中國境內(nèi)的所得:

  在中國境內(nèi)任職、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對工資、薪金這類非獨立個人勞動所得的征稅,在國際上一般有兩種原則:一種是勞務活動地原則,一種是所得支付地原則。前者是以勞務活動所在地為工資、薪金所得的發(fā)生地,由勞務活動所在地政府對該項所得行使征稅權。后者是以所得實際支付地為工資、薪金所得發(fā)生地,由所得實際支付地政府對該項所得行使征稅權。我國根據(jù)勞務活動地原則確定對工資、薪金所得的稅收管轄權。

  當然,勞務活動地原則和所得支付地原則是存在矛盾的。當出現(xiàn)跨國非獨立個人勞務行為時,就會出現(xiàn)在一國發(fā)生勞務活動,而在另一國支付工資、薪金所得的情況,從而導致兩國對同一跨國工薪所得的重復征稅。為解決這一問題,國際社會逐漸形成一個時間標準,即一國居民到另一國從事非獨立個人勞動,在其所得是由居住國雇主支付的條件下,該居民在非居住國停留只有超過一定時間,非居住國政府方能對其所得征稅。我國稅法確定的時間標準為90日,而國際稅收協(xié)定范本確定的時間標準為183日。

  因任職、受雇、履約等而在中國境內(nèi)提供各種勞務取得的勞務報酬所得

  根據(jù)國際慣例,對跨國獨立個人勞務報酬所得的征稅一般也有限制性的標準,即一國居民到另一國從事獨立個人勞務,其在另一國有經(jīng)常使用的固定基地,或雖然沒有固定基地,但連續(xù)或累計停留超過一定時間,或雖然沒有超過時間,但取得勞務報酬數(shù)額較大的,可以由另一國征稅,否則,另一國對其所得沒有征稅權。因此,對于跨國勞務報酬所得來說,也存在劃定征稅范圍的問題。

  應稅所得項目

  個人所得稅的應稅項目有: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所得和對企事業(yè)單位的承包、承租經(jīng)營所得;稿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財產(chǎn)租賃所得;財產(chǎn)轉讓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經(jīng)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

  稅率

  個人所得稅分別按不同個人所得項目,規(guī)定了超額累進稅率和比例稅率兩種形式。

  工資、薪金所得適用5%~45%的九級超額累進稅率,見表1: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所得和對企事業(yè)單位的承包、承租經(jīng)營所得適用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見表2:

                       表1  工資、薪金所得適用稅率表

       級數(shù)    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shù)
        1      不超過500元                   5               0
        2      超過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25
        3      超過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125
        4      超過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375
        5      超過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              1375
        6      超過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3375
        7      超過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6375
        8      超過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              10375
        9      超過100000元的部分            45              15375

     表2  個體工商戶生產(chǎn)、經(jīng)營所得和企事業(yè)單位承包、承租所得適用稅率表

       級數(shù)    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shù)
        1     不超過5000元的              5            0
        2     超過5000元至 10000元的部分  10          250
        3     超過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20         1250
        4     超過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30         4250
        5     超過50000元的部分           35         6750

  稿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財產(chǎn)租賃所得、財產(chǎn)轉讓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

  對稿酬所得,規(guī)定在適用20%稅率征稅時,按應納稅額減征30%,即只征收70%的稅額。

  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規(guī)定在適用20%稅率征稅的基礎上,實行加成征稅辦法。所謂“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是指個人一次取得勞務報酬,其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0000元。勞務報酬所得加成計稅采取超額累進法,對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依照稅法規(guī)定計算應納稅額后,再按照應納稅額加征五成;超過50000元的部分,加征十成,這等于對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0000元和超過50000元的部分分別適用30%和40%的稅率,因此,對勞務報酬所得實行加成征稅辦法,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延伸的超額累進稅率。

  計稅依據(jù)個人所得稅的計稅依據(jù)是納稅人取得的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所得額是個人取得的每項收入所得減去稅法規(guī)定的扣除項目和相關金額之后的余額。我國現(xiàn)行的個人所得稅采取分項確定、分類扣除,根據(jù)所得的不同情況分別實行定額、定率和會計核算三種辦法。其中,工資、薪金所得涉及的個人生計費用,采取定額扣除的辦法;個體工商戶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所得和對企事業(yè)單位的承包經(jīng)營、承租經(jīng)營所得及財產(chǎn)轉讓所得,涉及生產(chǎn)、經(jīng)營及有關成本或費用的支出,采取會計核算辦法扣除有關成本、費用或規(guī)定的必要費用;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財產(chǎn)租賃所得,因涉及既要按一定比例合理扣除費用,又要避免擴大征稅范圍等兩個需同時兼顧的因素,故采取定額和定率兩種扣除辦法。至于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因不涉及必要費用的支付,所以規(guī)定不得扣除任何費用。由于個人所得稅采取分項計稅的辦法,每項個人收入的扣除范圍和扣除標準不盡相同,應納所得稅額的計算方法存在差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