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會計網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公允價值的引入對投資收益的影響分析

2009-10-23 18:20 來源:童曉晴

  計量屬性作為會計要素金額的確定基礎,主要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現值、現值和公允價值。企業(yè)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采用歷史成本。2007年,我國率先在上市公司中實行的新企業(yè)會計準則,第一次適度而謹慎地引入公允價值,將其作為會計準則體系中最重要的會計計量屬性和資產評估方式之一。公允價值的引入,究竟會給企業(yè)的投資收益、利稅等財務狀況帶來怎樣的影響,現從會計角度進行具體分析。

  一、關于公允價值

  1、公允價值的概念。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通常反映的是資產或者負債的現時價值。通俗地講,在公允價值計量下,交易雙方按照市場價格進行對資產交易或債務清償進行計量。公允價值不僅在新準則的若干具體規(guī)定中加以運用,在新所得法的相關條款中也有多處涉及,尤其明確了對非貨幣形式取得的收入,應當按照公允價值確定收入額。

  2、公允價值引入的必要性。一是當前我國已經具備了引入公允價值的重要條件。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fā)展,股權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越來越多的股票、債券、基金等金融產品在交易所掛牌上市,使得這類金融資產的交易已經形成了較為活躍的市場。二是引入公允價值,更能反映企業(yè)資產的現時價值和經營的現實情況,對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的決策更加有用。三是能夠實現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接軌與趨同。國際會計準則及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均以公允價值作為非貨幣形式取得收入的計量標準。

  3、公允價值應用的三個級次。在引入公允價值過程中,我國充分考慮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中公允價值應用的三個級次:一是存在活躍市場的資產或負債,活躍市場中的報價應當用于確定其公允價值;二是不存在活躍市場的,參考熟悉情況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進行的市場交易中使用的價格或參照實質上相同的其他資產或負債的當前價值;三是不存在活躍市場,且不滿足上述兩個條件的,應當采用估值技術等確定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

  4、公允價值應用的限制性。新會計準則中引入公允價值是適度、謹慎和有條件的。在投資性房地產、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生物資產等具體準則中,對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交易均作出了相應限制性條件,明確只有在公允價值能夠取得并可靠計量的情況下,才能采用公允價值。原因主要是我國尚屬新興的市場經濟國家,如果不加限制地引入公允價值,有可能會出現公允價值不可靠,甚至借此人為操縱利潤的現象。

  5、增設的會計科目。為適應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引入,新會計準則中會計科目在“損益類”中新增“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用以核算企業(yè)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以及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衍生工具、套期保值業(yè)務等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應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或損失。同時,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應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或損失,也在該科目核算。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與投資收益一同成為營業(yè)利潤的組成部分。

  二、關于投資收益

  1、投資收益的概念。投資收益,是指企業(yè)進行投資所獲得的經濟利益。新會計準則中,涉及投資收益業(yè)務核算的主要類型,一是長期股權投資中的投資收益,二是金融資產的投資收益。

  2、投資收益的性質。投資收益是利潤總額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反映企業(yè)資產質量的重要指標,因為只有當投資企業(yè)已經實現收益并表現為企業(yè)凈資產增加時,才能將該收益計入投資收益科目,這種確認、計量方法保證了企業(yè)凈資產的價值為真實價值,凈資產的增加為企業(yè)真正財富的增加。

  3、新舊會計準則投資收益業(yè)務核算的異同。

  (1)新舊準則中投資收益核算的差異。一是核算方法及核算科目應用的不同。新準則中引入了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在交易性金融資產和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金融資產的后續(xù)計量中,需要根據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情況,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舊準則中當資產的價值升高時,由于謹慎性原則不對資產進行處理;當資產的價值降低時,要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二是新舊準則長期股權投資中成本法和權益法核算的范圍不同。當投資企業(yè)能夠對被投資企業(yè)實施控制時,新準則采用成本法對其進行核算,而舊準則采用權益法對其進行核算。

 。2)新舊準則中投資收益核算的共同點。一是投資收益確認的基本原則相同,即只有在處置該資產時才能轉入投資收益科目。二是長期股權投資相關的具體核算方法相同。如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時,應按照所收到的處置收入與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和已確認但尚未收到的應收股利的差額確認為投資收益。

  4、新會計準則中投資收益業(yè)務核算方法的優(yōu)點。新會計準則中,新增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及時反映企業(yè)所持有非貨幣形式資產因現時價值變動產生的動態(tài)利潤情況。當處置投資、能夠為企業(yè)帶來現金流入和凈資產增加的時候,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轉入投資收益科目。這種處理方法,一方面有利于投資者穩(wěn)健地看待上市公司的投資收益,更好地進行投資決策;另一方面,將上市公司的動態(tài)利潤變動加以反映,更好地體現了促進企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這一理念。

  三、公允價值的引入對企業(yè)利稅影響的基本判斷

  1、公允價值的引入,直接對利潤總額帶來影響。新準則中新增用以反映資產的現時價值的會計科目“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使企業(yè)的動態(tài)利潤情況得以反映,并與“投資收益”同為企業(yè)營業(yè)利潤的組成部分。較舊準則而言,拓寬了企業(yè)最終利潤的核算范圍,同時也加大了今后企業(yè)利潤的波動性。

  2、公允價值的引入,未對投資收益產生直接影響。盡管運用公允價值這一計量屬性,使相關業(yè)務的核算方法發(fā)生變化,但就“投資收益”科目而言,其增減變動與公允價值這一計量屬性的運用并無太大關系。因為投資收益的確認原則新舊準則一致地,即當處置投資、企業(yè)現金流入和凈資產增加的時候,才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轉入投資收益科目。

  3、公允價值的引入,帶來了非貨幣形式取得收入的變化,但是未能影響企業(yè)所得稅的計征。財稅2007[80號]關于執(zhí)行中第三條明確規(guī)定:企業(yè)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金融負債以及投資性房地產等,持有期間公允價值的變動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在實際處置或結算時,處置取得的價款扣除其歷史成本后的差額在計入處置或結算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

  在我國當今經濟生活中,隨著企業(yè)運用資金權力的日益增大,資本市場的逐步完善,企業(yè)進行投資活動越來越普遍,投資所獲取的收益或承擔虧損也成為企業(yè)利潤總額的重要組成部分,非主營因素(包括公允價值變動、投資收益等)對企業(yè)利潤的影響程度呈越來越大的趨勢。因此,正確認識公允價值變動對投資收益及利潤總額的影響,是理性看待企業(yè)經營業(yè)績的重要基礎。

責任編輯:小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