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財稅實務 高薪就業(yè) 學歷教育
APP下載
APP下載新用戶掃碼下載
立享專屬優(yōu)惠

安卓版本:8.7.50 蘋果版本:8.7.50

開發(fā)者: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應用涉及權(quán)限:查看權(quán)限>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線:點擊下載>

印花稅 不起眼的小稅種 你都搞清楚了嗎

來源: 正保會計網(wǎng)校 編輯: 2017/09/14 14:12:15  字體:

印花稅是個不起眼的小稅種,歷來有“拔鵝毛不讓鵝叫”的“美譽”。印花稅歷史悠久,1624年荷蘭政府發(fā)生經(jīng)濟危機,掌政者為緩解財政困難,需要謀求斂財妙策,于是尋求設計新的稅種。印花稅就是精選出來的“杰作”。印花稅的設計可謂獨具匠心,一旦征稅,稅源很大。又因稅負輕,被征稅者的痛感并不明顯。

一、會計核算

我記得以前印花稅是在“管理費用”科目下核算?,F(xiàn)在變了,印花稅改在“稅金及附加”科目核算了。有這樣變化的稅費還涉及房產(chǎn)稅、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等。須知,它們以前也是在管理費用科目核算的??偨Y(jié)一下個中的規(guī)則吧,除企業(yè)所得稅外,凡在利潤表中體現(xiàn)的稅費,今后均改在稅金及附加科目核算了。

二、不交印花稅的合同

公司與事務所簽訂的審計合同,要交印花稅嗎?明確答復,不用。審計合同、咨詢合同、培訓合同都不需要。這幾類合同不屬于征印花稅的范疇。再舉一例,公司間拆借資金簽訂的借款合同、公司與個人簽訂的借款合同、公司通過銀行簽訂的委貸合同也不需貼花。只有公司與銀行等金融機構(gòu)簽訂的借款合同才需貼花??梢姴⒎撬械暮贤夹枰挥』ǘ?。

三、納稅義務時點

一旦合同簽訂,印花稅的納稅義務就成立了。至于合同是否履行、何時履行、能否完全履行,不影響合同貼花。如果印花稅納稅完成了,合同卻不履行,已交的印花稅不得申請退回,也不得申請抵扣。

四、購銷合同

在商品購銷活動中,采用以貨換貨方式進行商品交易簽訂的合同具有雙重屬性,既購又銷。此時印花稅貼花應遵循實質(zhì)重于形式原則,將合同視作兩份合同,按合同所載的購、銷合計金額計稅貼花。

購銷合同計征印花稅時,收入的計稅依據(jù)是否含稅呢?對這一問題分三種情況處理:

1、如果購銷合同中只有不含稅金額,以不含稅金額作為印花稅的計稅依據(jù);

2、如果購銷合同中既有不含稅金額又有增值稅金額,且分別記載的,以不含稅金額作為印花稅的計稅依據(jù);

3、如果購銷合同所載金額中包含增值稅金額,但未分別記載的,以合同所載金額(即含稅金額)作為印花稅的計稅依據(jù)。

五 、加工承攬合同

印花稅里也能體現(xiàn)稅收籌劃的思維。以加工承攬合同為例,受托方同時提供原材料與加工服務時,合同約定情形不同,印花稅處理也不同:

1、受托方提供原材料及輔料,并收取加工費且分別注明的,原材料和輔料按購銷合同計稅貼花,加工費按加工承攬合同計稅貼花。(大包承攬)

2、合同未分別記載原輔料及加工費金額的,一律就全部金額按加工承攬合同計稅貼花。(稅率從高)

3、委托方提供原材料,受托方收取加工費及輔料,雙方就加工費及輔料按加工承攬合同計算貼花。(手工費計稅)

征稅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稅收不受損。含糊不清、約定不明,都會被從高征稅。

六、合同金額不明

簽訂時無法確定計稅金額的應稅合同,如房屋租賃合同約定按月或天的租金標準計算租金,總額不定,如何繳納印花稅呢?可在簽訂時先按定額5元貼花,以后結(jié)算再按實際金額計稅,補貼印花。

合同實際執(zhí)行金額與合同約定金額不一致時,如果不簽訂補充合同,即便實際執(zhí)行金額大于合同約定金額,也不需要補交印花稅。如果簽訂了補充合同,應就補充合同增加的金額補交印花稅。

七、不簽訂合同

還有一點需要明確,印花稅征稅對象并非只是合同。印花稅是對經(jīng)濟活動和經(jīng)濟交往中書立、領受、使用的應稅經(jīng)濟憑證所征收的一種稅。未簽定購銷合同的購銷行為也需要繳納印花稅。只要具有合同性質(zhì)的購銷往來憑證,要素雖不完全但明確了雙方主要權(quán)利、義務,如有結(jié)算單據(jù)、交貨確認單,就應視同合同,繳納印花稅。(作者:袁國輝 經(jīng)授權(quán),尊重原創(chuàng),來源:指尖上的會計

相關推薦:

印花稅如何繳納 計稅依據(jù)是什么

天天說會計 農(nóng)業(yè)公司購銷農(nóng)產(chǎn)品合同是否繳納印花稅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泥巴姐

實務學習指南

回到頂部
折疊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 © 2000 - 8riaszlp.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