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發(fā)改委就地鐵票制票價的改革方案舉行了聽證會。據(jù)媒體報道稱,上午9點開始,到11點,25位代表發(fā)言就基本結束,其中19位代表明確表示支持“2元坐到底”的單一票制,另外6位代表則傾向于“2元起步,4元封頂”的計程票價。
乘坐低票價的地鐵,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沒有理由不高興。但筆者注意到,在聽證中,就有聽證代表提出了這樣的意見:我們既是消費者,也是納稅人,公共財政補貼地鐵運營,花的是納稅人的錢,我們不僅希望能夠乘坐低價地鐵,也希望政府替我們當好理財人,政府應該制訂一個合理的補貼機制,讓補貼發(fā)揮預期的作用。
筆者認為,聽證代表只有具備了如此境界與認識能力,聽證的價值才能真正體現(xiàn)。這樣的意見,無論是多數(shù)派,還是少數(shù)派,都應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因為政府要考慮財政資金是否“補得起”,還要考慮能否補在“刀刃”上。
作為納稅人,筆者也想提點建議。兩元的票價,是否會因為太便宜而使客流增長過多,從而導致安全隱患增大?如果地鐵過于擁擠,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吸引開車族放棄開車改乘地鐵?一個看似簡單的票價問題,實際上承載著各種利益、矛盾的平衡功能,如果這個功能沒能體現(xiàn)出來,票價無論是高是低,其合理性都將打折扣。
退一步說,就算是地鐵票價需要定低一些,但除“2元坐到底”和“2元起步,4元封頂”之外,還有沒有別的簡單適用的方法?北京剛剛步入穩(wěn)定期的公交一卡通,能不能和地鐵打卡更加緊密地“接軌”?能不能設計一種票制,只需要花固定的錢,就可以公交、地鐵隨便坐?
“既是消費者,也是納稅人”,聽證代表如此的責任意識,值得所有聽證參與者引為鏡鑒,政府應因此而積極、謹慎地對待每一項公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