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時新聞:財會資訊財經資訊財稅資訊審計資訊考試動態(tài):初級職稱中級職稱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

各地動態(tài):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天津江西安徽福建廣東廣西遼寧吉林山東內蒙古山西更多

首頁>會計資訊>財稅資訊> 正文

我國首次利用情報交換成功確認關聯(lián)交易實現納稅調整

2009-12-11 14:5 國稅總局 【 】【打印】【我要糾錯

  歷時近5年,全國首例利用情報交換確認關聯(lián)交易的案例日前在廈門辦結,成功實現反避稅調整。此次反避稅調查共計調整應納稅所得額2807萬元,企業(yè)補繳所得稅293萬元。

  廈門市國稅局國際處曾華斯處長表示,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在國際貿易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廈門作為重要的口岸城市,來投資的外企數量以及進出口總額逐年增加。據統(tǒng)計,每年廈門外資企業(yè)僅自主申報的關聯(lián)交易額就1000億元。

  在長期的監(jiān)控調查工作中,廈門國稅調查人員發(fā)現,A企業(yè)是廈門一家成立近20年的外資企業(yè),主要從事各類真皮和PU皮鞋的貼牌加工,目前進入穩(wěn)定生產與獲利期。但是,從近幾年的財務報表看,公司卻處于微利或虧損狀態(tài)。然而,令人費解的是,連年微利或虧損的A公司的生產經營規(guī)模卻在穩(wěn)步擴大,公司從最初的4條生產線增加到現在的14條生產線,年生產能力從最初的400萬雙增加到現在的1000萬雙,同時注資步伐也是緊鑼密鼓,注冊資本從最初的40萬美元增加到現在的900萬美元。

  調查人員經過艱苦努力,終于發(fā)現了兩條重要線索:一是該公司的主要客戶是一家名為TT的美國公司,兩家公司之間交易金額巨大,所有的生產指令均由

  TT公司下達,加工費由兩家公司事先規(guī)定好,A公司并沒有自主作價權。二是該公司有“避稅”前科,以前年度被稅務部門反避稅調整后,該公司不久就進行了資本變更,其大股東全部變更為個人,客觀上存在利用自然人隱瞞關聯(lián)交易的嫌疑?紤]到前期數據分析和企業(yè)在成本耗用等方面正常,但增值稅稅負極低等情況,調查人員分析認為該企業(yè)極可能存在利用關聯(lián)交易進行避稅的問題。

  然而面對調查人員的詢問,該企業(yè)卻辯稱與TT公司之間不存在相互投資的關系,在管理組織上也沒有互派高層管理人員,其關系僅僅是一般的貿易伙伴關系。

  廈門國稅調查人員又通過稅務、工商、銀行等多種途徑進行取證,但對案件的調查沒有實質的幫助。正當調查工作陷入僵持階段,調查人員一籌莫展的時候,調查人員再次對大量的數據進行重新分析,并重點鎖定資金流向。證據顯示,TT公司的所有貨款均是通過境外某地區(qū)的一家銀行匯給A公司,而該行的總行恰恰位于股東居住地。

  于是,廈門市國稅局提出運用情報交換渠道發(fā)出調查申請,在報請稅務總局同意后,廈門國稅調查人員通過情報交換渠道,請求境外稅務當局提供該賬戶的有關信息與控制人情況,并概述了該案的調查情況,以及該項信息對于調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經過9個月的等待后,境外稅務當局提供的情報如期而至,調查人員從中發(fā)現了重要線索———該賬戶的控制人恰恰就是A企業(yè)的主要股東,A公司和美國TT公司的關聯(lián)關系終于浮出水面。歷時近5年,廈門國稅反避稅人員終于獲得該公司的關聯(lián)交易的重要證據,為實施納稅調整掃清了障礙。

  情報交換是指我國與相關稅收協(xié)定締約國的主管當局為了正確執(zhí)行稅收協(xié)定及有關法律,而相互交換所需信息的行為。自1985年以來,我國稅務機關根據與90多個國家或地區(qū)簽訂的稅收協(xié)定的情報交換條款,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情報交換工作。隨著稅源國際化和交易復雜化,稅務機關在及時收集有效信息、發(fā)現偷避稅行為并采取有效措施方面的難度也在增加,情報交換逐漸成為反跨國偷避稅的利器。

責任編輯:newso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