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部長謝旭人日前在《求是》撰文闡述了“十二五”時期財稅體制改革的總體思路。
按謝旭人的說法,“十二五”期間財稅體制改革的方向包括在統(tǒng)一稅政的前提下,賦予省級政府適當稅政管理權限,培育地方支柱稅源。
逐步建立健全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研究推進房地產稅改革亦再次被提及,不過,一度引起熱議的“社保稅”,并沒有出現在上述文本中。
此前,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二五”規(guī)劃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中已提出“逐步健全地方稅體系,賦予省級政府適當稅政管理權限”的改革目標,但稅權下放的尺度和思路則一直有爭議。
對此,謝旭人首度作出詮釋:對于一般地方稅稅種在中央統(tǒng)一立法的基礎上,賦予省級人民政府稅目稅率調整權、減免稅權,并允許省級人民政府制定實施細則或具體實施辦法。而國稅和共享稅的立法權、稅種開征停征權、稅目稅率調整權和減免權的管理則仍留在中央,以維護整體利益。
稅權下放開口或在新稅種
“1994年分稅制建立以來,包括稅種設立和征管等各方面稅權都牢固地被集中在中央。”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財政室研究員張德勇表示,“鑒于日益突出的中央和地方政府財力關系的不平衡,下放地方政府一定自主權的必要性已經逐步凸顯。”
其中,稅率調整權的下放回應了大多數學者的期待。張德勇對本報記者表示,最可能的下放權限就是允許地方政府在一個指定的參考范圍內,能夠自行決定一些非主體稅種的稅率選擇。
而對于最有可能在哪些稅種上嘗試放權,多位受訪對象均表示,部分已有地方稅種難以輕易改動,而在一些新推出的稅種上,稅率自主選擇權下放的空間較大。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表示目前研究開征的環(huán)境保護稅就是一個適合放權的地稅稅種。“此前,環(huán)保稅開征的最大爭議即在于各地區(qū)差異太大,難以制定出一刀切的稅收標準。”劉尚希指出,“現在就提供了一種制度上的可能,各省未來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調整,以適應本省經濟發(fā)展情況和自身的環(huán)境保護目標。”
“‘十二五’規(guī)劃提出的全面改革資源稅,即可在已有的新疆試點基礎上擴大改革范圍,允許其他省份在合理范圍內自行決定本省資源稅的稅率。”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王朝才表示,“這樣也能夠解決地區(qū)間資源狀況差異過大、難以協定統(tǒng)一稅率的難題。”
對于地稅的減免權,王朝才認為地方政府可利用這個政策開口扶持地方戰(zhàn)略產業(yè)發(fā)展,“此前地方隨意進行稅收減免的現象主要集中在地市級政府,地稅減免權若集中在省級政府應不會加重‘亂減稅’的現象。”王朝才認為,“省級政府可以在戰(zhàn)略層面上統(tǒng)籌兼顧,為戰(zhàn)略性產業(yè)減負。”
而關于地方稅種征收權,多位專家均表示短期內無下放可能。
社會保障稅退隱幕后
今年4月1日,謝旭人曾在《求是》雜志上發(fā)表署名文章《堅定不移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提出“完善社會保障籌資形式與提高統(tǒng)籌級次相配合,研究開征社會保障稅”。
不過在11月18日發(fā)表的文章中,上述說法被“按照適當提高社會保障統(tǒng)籌級次的要求,健全社會保障籌資機制”的說法取代,“社會保障稅”一詞不被提及。
對此,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社會保障研究室副主任高文書表示,社保稅在未來3年內都不具備開征條件。
“現有的社保籌資體系仍然比較混亂,人保職能部門和地稅職能部門兩條征收線同時存在,近日出臺的《社會保險法》亦沒有對社保費的征收方式作出明確規(guī)定,若變費為稅則會觸動現有征管體系,反彈會很大。”
高文書表示,社保稅的開征至少需在當前社保籌資管理體系實現全國統(tǒng)籌的前提下。“現階段還有部分地區(qū)沒有實現省級統(tǒng)籌。”高文書認為,“未來要進一步發(fā)展到全國統(tǒng)籌需要解決的問題更多,如賬戶劃撥等,可考慮設計折中方案對流出人口較多的省份根據其社保資金減少情況給予部分補償等,來提高地方響應全國統(tǒng)籌的積極性。”
在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謝旭人亦指出未來需進一步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包括規(guī)范省以下財政收入和政府支出責任劃分,將部分適合更高一級政府承擔的事權和義務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支出責任上移,并積極推進省直管縣財政管理方式改革,加強縣級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財力保障。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系主任曾康華表示,社會公共服務地區(qū)間差異現在已經集中突出表現在縣級政府間,強化省直管縣是加強縣級財力保障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