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審查資金來源。重點通過審查收費文件及收費許可證。查看預算外資金收費項目。標準、范圍是否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審查有無擅自擴大收費范圍?提高收費標準。有無亂拉贊助、亂攤派甚至自立收費項目的亂收費行為。
2.審查資金管理。審查應納人財政預算內管理的各項行政性收費是否全部納人財政預算管理,有無隱瞞、截留或轉移預算資金的問題;審查納人財政預算外資金專戶管理的各項行政性收費,是否實行收繳分離,各項收人是否直接繳人指定的預算外資金專戶,有無實行收支掛鉤、收支包干、坐收、坐支預算外資金問題;審查尚未納人財政預算內外管理的各項預算外收人,包括部門、單位在賬外賬、“小金庫”管理的預算外資金。
3.審查資金使用。審查是否按財政部門核定批準的預算外資金收支計劃使用預算外資金,有無轉移、挪用資金的問題;要特別注意審查有無未經審批立項和未列人投資計劃,而用于固定資產投資的支出。對用于職工工資福利性的支出,要檢查是否符合財政部門核定的項目、范圍和標準,有無濫發(fā)補貼、獎金和實物等問題。
4.注意“收支兩條線”改革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一是有無國預算外資金納人預算內或財政專戶后導致經費不足的問題;有無出現差旅費、醫(yī)藥費、會議費超支無資金來源等情況;有無擠占事業(yè)費和專項資金等問題。二是有無由于預算外收人與部門利益脫鉤,部門執(zhí)收執(zhí)罰積極性受到影響,出現少收、少罰,應收不收、應罰不罰、應繳不繳,弱化執(zhí)法力度,導致收入進度緩慢,財政支出壓力增大等情況;是否有將行政事業(yè)性收費轉為經營性收費,規(guī)避預算管理和專戶管理的現象。